君到姑苏见全诗
点击: 时间:2024-04-17 作者:生活瓶 来源:生活瓶
“君到姑苏见”来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送人游吴》,写出了很多人心中如画的江南。前四句写了水城苏州,地少水多桥,生动地描写了苏州古城的秀丽风光。第五六句描写苏州夜市,船运状况。苏州经济的繁荣景象被作者纳入诗中。最后升华到姑苏女子温柔似水的性格也随着诗人的想象融纳到下一片明月之中。
君到姑苏见全诗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译文
你到苏州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房屋都建在小河上。吴宫遗址都建满房屋,空地极少,水港的小桥却特别多。夜市上还在叫卖着菱藕,游船上乘载着穿着华丽的人们。我知道你将会在那不眠之夜,将思念的心情寄托在渔歌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其重点不在离别,而是为即将出游的友人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氤氲图画,既是诗人写江南的杰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苏州古称吴、吴县,其最大特色便是水。春秋时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辛苦经营数年,终于建成这个“水乡泽国”,后经历代整修,形成了如今“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城建格局。城内河道如织,建筑多临水而设。诗的一开头就说的是苏州民居傍水而建的独特风貌。
颔联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水乡之特点。苏州在春秋时已是吴国的都城,虽历经千余年沧桑,城内总体布局终未有变易。不过,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尤其是在唐代逐渐出现经济重心南移,苏州的经济愈加繁荣,人口更稠密,“古宫闲地少”五个字便道出了苏州的发展历史。当然,“闲地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城内河网交错,因此水港和小桥很多,而闲地自然就少了。“水港小桥多”既是对前一句诗的补充,也是对苏州风貌的写实。苏州桥梁的密度、数量、种类皆曾为世界之最,也是苏州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夜市”两句写繁华、热闹的夜市。在古代,夜市的兴盛正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莲藕则是最具江南特色的水产品;船是水乡人家离不开的工具,船家载着精美的绫罗绸缎在夜市上售卖。这两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气,语调明快,读之令人心生欢喜。在诗人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亦有“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这样描绘夜市和船的句子,可见这二者正是此地的最具代表性的物事。
如果说颈联是重在描摹苏州城“世俗”的一面,那尾联则具“雅致”之风:月夜之中,船灯点点,渔歌阵阵,唱尽乡情。身处这样的至境,真会让人产生似梦似真的迷离之感。
创作背景
这是首送别之作,由于诗人的朋友要去吴越旅行,诗人在为朋友游吴越而高兴,其中还有些羡慕。因为杜荀鹤曾到过那里,见过那儿美妙的风景,因此他便给朋友当起了向导,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九华山叟,石埭(今石台县贡溪杜村)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是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家道寒微,曾以牧鸭为生,而苦心于诗,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他“七岁知好学,资颖豪迈,志存经史”。 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咸通十年(860年),和朋友赴庐山,从此“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咸通十一年(870年),下山求取功名,结果屡次落第。终在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第八名)。正月十日放榜之日,恰是荀鹤46岁生日。时人王希白(九华羽士)赠诗称:“金榜晓悬生世日,玉书潜记上升时。九华山色高千丈,未必高于第八枝。”
杜荀鹤虽中进士,并未获得实际官职,只得带着愤懑回到家乡。数年后,应宣州节度使田頵之招,当上从事。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吴王杨行密,派荀鹤到大梁通好梁王朱温。不久事败,田頵被杀。荀鹤遂留朱温处,受到赏识。后梁元年(907年)朱温称帝(即后梁太祖),荀鹤被拜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仅5日就逝去。
杜荀鹤卒葬石台县杜村墩山。《北梦琐言》《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有其传。著有《绿窗琐碎》若干卷,《唐风集》十卷。收录《全唐诗》三卷326首。后人将他的诗称为“杜荀鹤体”,与“李商隐体”“杜牧体”合称为晚唐三体。荀鹤当年牧鸭之湖、与罗隐相遇回驴之岭均成为长林(即石台)四景之一。
其他优秀的江南诗词
1、《忆江南三首·其一》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分享:
上一篇:君到姑苏见的作者